
跨越喜马拉雅的信仰之美:全球首个观音·度母唐卡艺术展亮相奥克兰
新西兰中文先驱网 Sophie 报道 5月11日,《虚空舞妙力》观音·度母唐卡艺术展将在奥克兰拉开帷幕,这是全球首个以观音和度母为主题的唐卡艺术专题展览,吸引了佛教界、艺术界和新西兰多元文化社区的广泛关注。在展览开幕前夕,新西兰中文先驱采访了 藏传佛教杰出学者、唐卡收藏家和鉴赏家——噶陀仁珍千宝仁波切 。

仁波切拥有蒙古和藏族血统,年幼时即被藏传佛教诸位高僧认定为仁珍千宝才旺诺布的转世。他是多个佛教传承的备受尊崇的上师,著有三十五卷佛学、历史与传记类著作,在藏传佛教哲学领域具有深厚造诣。

与唐卡的殊胜因缘
仁波切介绍,“唐卡(藏语thang ka)”在藏语中意为“平面图”,是藏传佛教中极具代表性的宗教绘画艺术形式。几乎每座寺院和藏地家庭中都有唐卡的存在,用于供奉、修行、纪念圣像,也常作为佛教艺术品收藏。
唐卡虽然在西藏地区最为发达,但其影响早已扩展至印度、尼泊尔、蒙古以及中国西南地区。一幅完整的唐卡从设计到绘制需历时数月甚至数年,它画在布或丝绸上,采用矿物颜料,辅以金粉、银粉,色彩鲜艳,能确保历久弥新且充满法相庄严。唐卡的构图复杂,内容涵盖佛陀、本尊、护法神、高僧大德事迹等,流派众多,讲究法相与仪轨的规范性。

仁波切自幼在家族中接触大量珍贵唐卡,他曾师从精通佛教艺术的上师,逐渐学习辨识唐卡的艺术与宗教价值。之后,仁波切开始收藏唐卡,用以供奉,还请人画了许多唐卡。他的大小唐卡藏品已达五六百幅,涵盖多个传承流派。有的唐卡高达四米,菩萨宝相庄严;有的画幅虽小,但细致入微。
他特别提到一幅精美的绿度母唐卡(下图),是一位年轻喇嘛在二十来岁时画的,那时他有最专注的状态,眼力好,手也很稳,历时两年绘成。画作虽尺寸不大,但线条细腻、着色讲究,宗教感染力极强,令人叹为观止。

观音·度母唐卡艺术展
本次展览的全部唐卡均出自仁波切私人珍藏,部分从海外专程运抵新西兰。展出作品共49幅,主要绘制于20多年前。展览聚焦观音与度母,是全球首个以此为核心主题的唐卡展,由Webb’s亚洲艺术部门联合Padma Ati佛学院共同举办。

展名中的“妙力”二字,源自佛教语境中“妙用神力”或“不可思议的功德加持”。仁波切解释,这指的是佛菩萨觉悟后所显现的无量慈悲与智慧,用以利益(受用)一切众生。
展览主题强调佛教中的女性本尊信仰。仁波切表示,佛教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众生在佛性上本无高下。在修行的道路上,男性与女性皆可成佛。因此佛菩萨既有男性形象,也有女性形象。观音与度母就是佛教中女性菩萨的代表,象征慈悲与智慧的圆满。新西兰社会重视女性地位,这种文化共鸣让展览在本地更具意义。

仁波切也指出,在藏传佛教中,观音是慈悲之源,而度母是观音愿力的化现,二者一体两面。因此度母与观音密切相关,但在修持法门上仍有区别。
在汉传、藏传与尼泊尔佛教中,观音菩萨都被视为大慈大悲的象征,化身众多,例如千手千眼观音、白衣观音、马头明王等。同样,度母也有众多化身,如绿度母、白度母、红度母、蓝度母等,各自象征不同的救度力量。
在藏传佛教中,度母的修法分为单尊、三尊、五尊、二十一尊等。比如度母三尊,就是绿度母、蓝度母和黄色的光明佛度母一起修法。最著名的是“二十一度母”,根据经典《度母二十一赞》所述,展现度母不同的形象与慈悲愿力。

仁波切强调,无论观音还是度母,都是引导众生离苦得乐、开发内在慈悲智慧的重要本尊,对修行者而言意义深远。
本次展出的度母唐卡,色彩鲜明,神态各异,分别代表度母不同的愿力与护佑。
艺术和信仰的加持
《虚空舞妙力》观音·度母唐卡艺术展的展厅设计融合藏传佛教视觉语言,现场悬挂的幡、立着的幢,以及屋顶悬垂的宝盖,皆为佛教法会常见之物,象征佛法庄严常驻、普度众生之意。中央供奉释迦牟尼唐卡,前方设有尼泊尔佛塔,其塔座雕刻释迦牟尼的四大事迹——诞生、出家、成道、涅槃,完整展现佛陀一生的殊胜经历。


仁波切说,对于不了解佛教的普通观众,可以把唐卡作为艺术作品来欣赏,从画工、配色、布局、象征等方面理解。这些作品出自喜马拉雅文化圈,饱含画师的心血。
而对于有信仰者而言,唐卡不仅是画,而且是与佛菩萨感应的媒介。虔诚礼拜、观想供养,可生起善念与福德,加深修行之力,谓之“加持”。
仁波切提到,优秀的唐卡画师除了技艺出众,还需具足信仰与修持。有些唐卡虽技法平实,但若出自具德的修行人之手,也因其清净心与加持力而弥足珍贵。这种信仰与艺术的结合,正是唐卡超越一般绘画的宗教特质。

仁波切希望借此机会向大众介绍唐卡艺术之美,也让观众理解“宗教艺术”不仅仅是神圣的象征,更是一种能与内心对话的文化载体。你不需要是佛教徒,也可以从唐卡中感受到和平、庄严与希望。这就是艺术的力量。
5月11日下午2点,《虚空舞妙力》观音·度母唐卡艺术展将隆重举办开幕式。展览将持续到6月22日,开放时间为周六、周日下午1点至5点,其他时间可预约参观。无论是艺术爱好者,还是佛教信众,皆可前往感受观音与度母慈悲智慧的力量,体悟喜马拉雅佛教艺术的庄严与细腻。
原文链接:新西兰中文先驱网
https://www.chineseherald.co.nz/news/lifestyle/tara-thangka/
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