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们要修度母法门。修度母在大乘佛教里非常普遍,这个法门不是近代才有的,而是源远流长——从龙树菩萨时代一直传承至今。度母有无数化身,为利益众生而化现,形象各异,有不同颜色的身相,有的示现为护法,有的是寂静相,有的是忿怒相,还有被称为”夺命度母”的化现。
大家要了解,我们现在修的度母,其实就是观音菩萨的化现。观音菩萨大家都很熟悉,观音和度母都属于莲花部本尊,都是阿弥陀佛的智慧显现,是阿弥陀佛悲心的化现。今天我们修度母,就要发与度母相同的誓愿,这样才容易与度母相应,得到加持。
修法时我们要想:往昔观音菩萨是如何发愿利益众生的?我今天也要追随观音菩萨和诸佛菩萨的脚步,发同样的菩提心。度母为了度化一切有情,示现为度母形象时是如何发愿的?我们也要如是发愿。有了这样的发心,就具备了修持这个法门的根本条件。
度母是为了化度众生而示现的空行母形象。”化度”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对治我们相续中不断生起的负面心念,用正见和咒力来调伏、矫正我们的心相续,这叫做”外度”。因为我们每天都会生起无数分别念,内心充满烦恼,虽然每个人都希望烦恼消失,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心被烦恼占据,但光有愿望是不够的。
那要怎么对治呢?有三种力量可以帮助我们:
第一是理论的力量。通过学习佛法正见,明白道理后,烦恼就会减少。比如修无常观,每个人都经历过无常,理论上都能理解,但遇到境界时却很难真正观修起来。这是因为单靠理论的力量是有限的。
第二是禅定的力量。通过实修,具备一定禅定力时,分别念和烦恼自然就会减少。这是直接对治烦恼的方法。
第三是愿力的力量。依靠诸佛菩萨的愿力、咒语的加持力来净化我们的烦恼,让心更清净。这就像糖尿病患者,明知甜食有害,却难以控制。但如果把甜食放在看不见的地方,或者贴上”有害健康”的标签,看到时就会提醒自己不能吃。这就是一种外在的提醒力量。
而禅定的力量就像是让身体处于饱足状态,自然对甜食没有欲望。当我们的心安住在观想本尊、观修空性的禅定中时,就不容易产生妄念,习气也不容易现前。
所以我们修法时要认真观想本尊,大声念诵咒语。为什么要这样做?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强制性地让散乱的心停下来,专注在一个正念上。只要心住在正念上,就是禅定。禅定有有相禅和无相禅。心专注在佛像上、佛的功德上、咒语上、佛法义理上,这些都是有相禅定。
金刚乘的仪轨观想通常比较复杂,大家尽量按照仪轨去观想就好。心就像个顽皮的小孩,不让他玩是不可能的,但要引导他玩有益的游戏。同样,我们的心需要善的所缘境——给他如法的观想,让他思维善法,心自然就会安定下来。
观想时,从外在的坛城、本尊的身色、装饰、姿态、手印,到内在的智慧心性,都要清晰地观想。从细微处扩展到整个法界,再从法界收摄回自心,这样不断地观修,就是”动中禅”。虽然心在动,但动的是善念,与习气烦恼正好相反,这样就能净化我们的心相续。
比如观想红度母时,那种清净的红色、透明的身相,与我们习气所见的浊劣形象完全不同;绿度母的四臂,也超越了我们对”两只手”的执著。每个本尊的示现都有其对治特定烦恼的用意。
在实修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根器选择不同的专注方式:有时思惟三宝功德,以祈祷心修持;有时忆念众生恩德,以慈悲心修持;有时安住清净见,以智慧心修持;有时专注咒轮或种子字;有时专注咒音。这些都是禅修。
所以,尽管我们可能只修持半个小时或一小时,但这段时间却极为珍贵。想想我们平时从早到晚,心念大多与烦恼相应,很少有对治烦恼的机会。而修法时,我们发菩提心、清净心,所有修持都是为了净化烦恼、提升修行、利益众生。
希望大家都能一心专注,好好修持。现在我们就开始:身体放松,呼吸自然,心平静开放,以清净心祈请传承祖师加持,生起一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