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菩薩的衣飾莊嚴
藏傳佛教對於法門傳承的慎重嚴謹,不論從藏經翻譯、學院制度,還是修持儀軌里都顯而易見,我們所見到的唐卡塑像中,人物的規格和色澤搭配亦是嚴格遵從傳承儀規,甚至在衣飾的身莊嚴上,針對不同法門傳承的特色與功德,其搭配都明顯不同,如下簡單介紹四種較俱代表性的部份:
《報身佛十三莊嚴》
又分為綢緞五法衣、珍寶八飾

[1]綢缎五法衣
1,懸掛在藍綢緞冕旒後面的飄帶
2,掛在五方佛冠下的冕旒
3,俱有金色圖紋的白綢缎肩帔
(若要完全遵照畫唐卡的規範,應該在左肩腋下至右肩腋下,畫一條稱為陰陽鬘〈腋絡〉的飾品)
4,從上衣袖口至手掌,披垂而下的綠色綢缎
5,覆蓋下半身的內裙,以及其他各種下裙
(按照普遍的佛像畫法,裙身全部塗成紅色,或者裙擺緣邊部分塗紅色,其餘裙身部份上另四色的畫法)

[2] 珍寶八飾
1. 珍寶頭冠
2. 耳飾
3. 頸飾(項鍊)
4. 臂鐲
5. 珍寶肩飾
6. 珍寶長肩飾
7. 手鐲
8. 足鐲
以上共稱為報身佛十三莊嚴。

《密乘本尊空行的骨飾六莊嚴》
1,由頭頂至發髻間的32條格紋骨鬘
2,頸間的16條格紋骨鬘項鍊
3,由後背至胸前的122條格紋骨鬘肩飾
4,內裙上64條格紋骨鬘的腰帶缨絡
5,手腕及手臂的骨飾
6,腳上的骨飾(或者將手和腳的骨飾合算為一種,另加上耳飾為第六莊嚴,此乃表徵六度波羅密多的意義)
另有其他名稱與演算法,例如:
1,左右肩膀的骨飾摩尼寶
2,胸前的骨鬘蓮華
3,背脊的骨飾金剛
4,肩胛的骨鬘轮…
以上為基本的骨飾莊嚴。

屍陀林八莊嚴:
又分為憤怒尊三披衣、配飾二莊嚴、敷塗三甘露。
[1] 憤怒尊三披衣
偶有無明眾生批評,密乘本尊身相血腥,非大悲種,殊不知此乃法及功德之表徵也! 披帶血皮的意義,代表降伏三毒煩惱,無畏及獲得任運自在…
1,人皮。 以菩提心摧壞貪欲
2,象皮。 以十力蠲除愚癡
3,虎皮。 以奮迅勇猛之力降伏嗔恨

[2] 配飾二莊嚴
即顱飾、蛇飾,又細分為七種
1,五顆枯顱的頭冠
2,枯槁的或濕溫、流血交雜的,五十顆顱骨串成的長肩飾
(枯槁及濕溫的顱骨交雜亦可,不影響其表徵意義)
3,龍王種姓的白蛇髮箍
4,吠奢種姓的黃蛇耳環
5,婆羅門種姓的紅蛇項鍊
6,戍陀羅種姓的綠蛇足鐲
7,旃陀羅種姓的黑蛇肩飾

[3] 敷塗三甘露… 非此次主題,故省略之。
《勇士護法的俱力八衣》
依密續中所述:
1,豎立髮髻遮止輪迴衣
2,金剛鵬翅方便智慧衣
3,靛紅冕旒降伏常斷衣
4,頂置金剛種姓尊主衣
5,犀皮鎧甲威光盛耀衣
6,不二相伴智慧佛母衣(依各別的佛母眷屬)
7,遮止厲魔勇士利器衣(依各別的標幟物)
8,焚燒煩惱金剛熾焰衣
或如─雍札噶續中所述:
威光盛耀作怖鯪鯉衣
方便智慧和合日月衣
焚燒嗔恨智慧熾焰衣
雲雲….(省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