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道歌

三世一切佛菩薩 舍證功德皆平等

佛恩澤被雪城眾 受蓮師大恩德多

高高在上天界眾 所受福報和享受

看轉輪王是貧窮 這是持戒布施果

勤加反省種善因

人身生俱多種樣 今得十八暇滿身

調服自心修此身 此身遠勝天人身

學佛若是不如法 執著名相是入魔

福報享受如天人 貪痴如起毀滅到

天堂墮到惡趣道 阻礙證悟真實道

真正寶藏是善心

擁財心中起歡喜 心起吝嗇墮惡鬼

終年滴水難入喉 不墮惡鬼離吝嗇

勤修供養多布施

心起愚癡墮畜生 殺生因果成熟時

麻繩捆身刀刺心 哎呦哎呦難忍受

牧民不知因果受 行者不明聰明故

十八地獄苦難熬 此苦並非閻王造

實乃嗍恨成熟果 心欲遠離三惡趣

需躲三毒如大敵 集法所起得前說

正是苦諦的本色

死時雙手空空去 掛念天堂有何用

今世享樂如夢幻 如是心起悲離心

常思死期無定時

勤行五度波羅蜜 觀修智慧波羅蜜

正是無虛的道諦 觀修達至究竟果

現前真實之滅諦

應官員仁欽所求 大圓滿實修行者

自生金剛書寫

略釋

作者:吉美林巴大師

開示:仁珍千寶仁波切

三世一切佛菩薩 舍証功彷皆平等

佛恩澤披雪城眾 受蓮師大恩德多

三世諸佛菩薩都是捨棄煩惱、證悟佛果者,他們的功德平等無二、也無差別。

不同的是他們在行菩薩道、未成佛前的發願及有緣眾生,有些發願度地獄眾生,有些發願度末法時期眾生,有些則發願度某些地區的眾生、蓮花生大師是阿彌陀佛身、觀世音菩薩的語、釋迦牟尼佛及一切佛心和合,由蓮花中化生而出,於尼泊爾建菩提佛塔時,發願度化西藏眾生,並廣揚密法於末法時期。以此,蓮師對雪域(藏地)眾生之恩德,較其祂佛菩薩來得大,也特別有緣。

高高在上天界眾 所受福祿和享受

看轉輪王是貧窮 這是持戒布施果

勤加反省種善因

六道中,最有福報、受樂最多的是天堂、天界眾生,此乃前世所種善因如持戒、布施圓滿的果報,這福報的享受遠比世上轉輪王大許多。然此天人的果報,並非究竟的圓滿,配合智能波羅蜜,方得究竟圓滿(有關六度波羅蜜的詳細註釋,請參閱《佛子行三十七頌》淺釋)。吉美林巴大師曾告訴我們:「想要享有天人福報,則勤種善因,多持戒及布施」。

人身生具多種樣 今得十八暇滿身

調伏百心修此身 此身遠勝無人身

人身有學佛與不學佛、性善與性惡、男與女、及六根器…… 等不同的差別。此生已得十八暇滿之人身時(有關十八暇滿的詳細註釋,請參閱《佛子行三十七頌》淺釋),須明白此人身的功德及好處,珍惜這一難得的機會,勤學佛法,此世就要修達不退之境界,若錯失這一次,將不知何時再得人身,再有機會修行。幸得暇滿人身,也有修行的機會,卻沒攝受、調服自己的心,以對治貪瞋痴的煩惱,則此人身也毫無意義。

寂天菩薩於菩薩入行中曾說:「靠人身寶船可劃到解脫的彼岸,此寶船下一輩子不易得,得時切勿在無明中睡覺。」 此人身的福報既比天人大,必須努力修行以得解脫。

學佛若是萬如法 執著名相是入魔

學佛的人有多種,有內心和外表一致,有內、外不合一,有自己無主張、跟隨他人學而學不究竟者。雖說穿釋迦牟尼佛的法衣是有功德,但若沒有出離心、菩提心和空觀,即非究竟的學佛人。有些自以為是受戒的居士、沙彌或比丘,貪執此外相,滿具自大和傲慢心,這就是不如法的學佛人。

一般而言,接受戒律本是善業、是好的,若因此自認是學佛人而看不起他人時,也就是走火入魔,這是大般若經上所講“名相上入魔”、是學佛不究竟。所有學佛人需以此為警惕,大乘學佛者都需以具菩提心為主要。

福報享受入無人 貪疑如起毀滅到

天堂墮到惡趣道 阻礙證悟真實道

真正寶藏是善心

擁有福報和受用,快樂如天人,但貪痴念一起,就糟了!心中痴念起則生比較心,但人是無法永遠第一的,這就破壞自心的安定; 心中貪念起則生慾望心,想要擁有更多的東西,心便不安定,讓自己由天堂人的快樂墮到惡趣中。所以我們必須殲滅自己的貪痴念,心存慈悲和知足,對他人起隨喜讚歎心,接受和祝福別人的幸福及富足,使自己的快樂再加上快樂,心中滿足則不缺任何東西,也充滿歡喜。

如密勒日巴尊者雖一無所有,卻滿足、快樂的住在山洞中修行。因此,我們必須深刻明白,貪痴念會使我們墮入三惡趣,阻礙我們行菩薩道和證悟,常存慈悲和知足心,並切記善心(慈心、悲心、菩提心),才是永遠用不完的寶藏。

擁財心中起歡喜 心起吝嗇墮餓鬼

終年滴水難入喉 萬墮餓鬼離吝嗇

勤修供養多布施

世人均喜財富,有財心歡樂,但財富才是快樂的真正原因嗎?非也!它是痛苦的真正原因。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們往往有了財富後,為了保護及想要得到更多財富,而墮入痛苦的深淵。若人們吝嗇財富,捨不得供養佛菩薩、布施貧窮和有需要的人,死後將墮餓鬼道,忍受飢餓之苦,終年得不到一滴水,即使得到,水也會化成火、惡水或膿血無法入喉。

一定要時常反省,思惟餓鬼道的痛苦,心中會生起反感,決心遠離餓鬼道,更時常思惟墮此道的原因「吝嗇」,擁有財富時除生活所需外,盡己所能供養諸佛菩薩和布施貧窮,並要一直加強此心念,若能如此,則福德和智慧二資糧易圓滿,易行菩薩道,得菩提果。

心起愚癡墮畜生 殺生因果成熟時

麻繩捆身刀刺心 哎呦哎呦難忍受

牧民不知因果受 行者不明聰明故

為何墮入畜生道?乃因我們的愚癡、無明。我們知道行善舍惡的方法,但若不做即是愚癡,懶惰也是種愚癡,因此而墮入畜生道,變成在藏地游牧的牛,最後受殺生的果報。因果成熟時,繩索將綁上身,屠夫的刀子刺入心臟,想想這是多麼痛苦!多麼難以忍受呀!遊牧民族不懂因果造此殺業,但學佛的我們明知因果,卻小看因果而殺生,這是不是因為太聰明而倒置了?

十八地獄苦難熬 此苦並非閻王造

實乃瞋恨成熟果 心欲遠離三惡趣

需躲三毒如大敵

想想十八地獄的痛苦,看看地藏菩薩本願經所提惡趣眾生,在地獄不斷受各種可怕的苦。即使只是在心中想,已是很可怕,但這不是閻羅王喜歡懲罰,也不是他的心狠毒如此,實在是自己瞋恨惡業造作的成熟果報。若想遠離三惡道,就需對治自心的三毒(貪瞋痴),多行善業,並將三毒看做敵人,自己如懦夫般的閃躲他們(放棄的意思)。

殲滅煩惱有四種方法:

一、放棄;

二、對治;

三、轉道用;

四、置於自性。

集法所起得前說 正是苦諦的本色

前面所說的因及果均為集法所起的苦諦本色,集法即有為法。釋迦牟尼佛說:「有為法是痛苦之因,無為法即涅槃。」 因此,前面所提因果,均非外力而起,是來自我們的自心。

死時雙手空空去 掛念天堂有何用

今世享樂如夢幻 如是心起悲離心

常思死期無定時

財富、親戚、甚或就算擁有天堂,這些在我們死時,既無法帶走、掛念也無用,最終還是一個人獨行,所有今世快樂享受的榮華富貴…… 等,對我們都成幻象、無一真實物了。

學佛人應常觀看此種人生的幻象,了解它,心中會自起反感而生悲覺心,此覺受就是出離心,繼續培養此出離心時,即可入於不退轉的菩薩道上。

另外,平時更思考人生無常、死期不定、死因無定,以堅定心中對娑婆世界反感的出離心。以上即是四反感法。

勤行五度波羅蜜 觀修智慧波羅蜜

正是無虛的道諦 觀修達至究竟果

是現前真實滅諦

心中起出離心時,即行菩薩道,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度波羅蜜,其中以智能波羅蜜最重要,有智慧可到達輪迴彼岸,其它可得天人果報,無法達究竟涅槃。

長時間行菩薩道時,道諦功德會自然現前,釋迦牟尼佛所講道諦功德是無虛假的,有此就會圓滿禪定得正果、滅諦功德自然現前,達滅諦時不起任何煩惱,即是成佛。

就一般人而言,學習佛法有次第、功德所得有次第、證悟也有次第,因此,以次第修行即可證得究竟圓滿佛果。

應官員仁欽所求 大圓滿實修行者

自生金剛書寫之 上述文章乃吉美林巴大師,又名自生金剛、應官員仁欽要求所寫。

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