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瑪

朵瑪(藏語:གཏོར་མ།),也稱食子、朵馬、多瑪、祭食,藏傳佛教中,以糌粑或熟麥粉與酥油作成,用以供養佛、菩薩、本尊或諸神,或施食眾鬼的一種面塑食品。它們會被染成不同的顏色,但主體一般都是白色或紅色。根據不同的用途可以做成不同的形狀,通常為圓錐形。儘管朵瑪一般很小,可以直接放置在佛龕或託盤上,但盛大節日中,也會製作大型的朵瑪。

其原料主要是三白三甜(乳、酪、酥油、冰糖、蜂蜜)依不同的地區會有些許的原料變動,如印度供神的團狀食物應該是朵瑪的原型,獻供事部、行部、瑜珈部的本尊基本上都是使用白食子(藏音:噶朵),供養無上瑜伽部及護法大多是用紅食子(藏音:瑪朵)並在原料中加入內供甘露。

朵瑪有著不同的用途,有的是為了在儀式中放在佛龕上或代替神佛,有的則是為了安撫精神、積累功德或消除業障。製作朵瑪,大多是用青稞粉和酥油,但傳統上,其它一些成分,如蛋、奶、糖、蜂蜜,甚至是肉,都可根據朵瑪的用途而被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