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會主瑪哈嘎拉

瑪哈嘎拉為佛教非常重要的護法,金剛乘密續內常常提到:本尊現為護法相。瑪哈嘎拉的法相有多種,基本上分為超越世間為佛菩薩化現與世間為護法眷屬兩大類。
眾會主瑪哈嘎拉為超越世間的護法,藏文名為貢布措達(Ganpo Tsog dag),「貢布」的意思為怙主,「措」的意思是眾緣、眾相、眾力和合,「達」為尊主之意,整個意思即眾會主。
象鼻財神也通稱為眾會主,意思為人身、象頭合一,神的靈魂與畜生身合一,與此瑪哈嘎拉有相似處但不同。
此眾會主瑪哈嘎拉是普賢王如來、大日如來、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大勢至菩薩等智慧合一的化現,為三界大神、天龍八部、十方怙主力量的總合,相上為各神的聖物、法器、裝飾等尊敬而供養乃齊聚於一身,本性上力量眾會、法相上聖物眾會,為十方八部、七十五怙主等奉為尊主,此故稱為眾會主。
修持此法門,功德利益不可思議: 以其為大日如來之化現,消除罪障極為迅速;以為三菩薩的化現,故能增長慈悲、智慧與法力;三界大神等力量具足故,天龍地神只能護持而不會傷害;十方怙主力量總合故,世人所欲福祿壽慧增長、子孫滿堂;七十五怙主力量合聚故,不畏敵侵成尊貴。
此法門來自【猛咒密利刃續】、【猛咒詛詈續】、【神棒堆疊續】等,其內有消除道障、勾召三界、增長財富、誅殺怨敵等各種事業,共與不共的法門共有三大卷。
遠傳法門由來,蓮花生大士、印度的達納桑智兩位大德傳給毗盧遮納翻譯大師→宇札寧波與狄利確吉札巴,兩位大德廣傳於當時的東藏地區、現今的四川、甘肅、青海、雲南等藏區,至今已為不分宗派各寺院都會修持的法門。
近傳伏藏法為現今色達縣仲日神山丘布多滇取出,內含許多咒術,現今一般修持的為遠、近二傳合一的儀軌。
傳至東藏的第一部法門為觀音菩薩忿怒尊,即為此眾會主瑪哈嘎拉,也因此被稱為康區遠傳的眾會主瑪哈嘎拉法門,四川很多格魯派大寺院格德寺、安曲寺、日甲寺等每年固定修持,覺囊派的賽寺院、卓格寺、嚷塘寺等,薩迦德格的根欽寺、多闊寺等,寧瑪派的噶陀、白玉等寺院,非常重視且為主修的護法之一。凡在康區具歷史背景的家族都特別會供奉此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