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要道歌

嗡梭德!

三世一切如來自身相

怙主唯念平消輪涅過

根本上師蓮花大樂洲

觀著頂輪言此教彼人

暇滿賢身難得今世得

此身勿盡虛度實為要

死諸魔鬼何時來無定

先前準備善業實為要

因及果此永不虛偽故

盡心取善舍惡實為要

最終理想殊勝之法教

精進修行佛道實為要

懶散放蕩控制中勿住

盡修十種法行實為要

生起次第減乃不淨相

心向專於本尊相為要

盡除障礙消災殊勝法

念誦本尊明咒實為要

一切諸法精華及心要

上師誓言如命護為要

此亦信心圓滿大覺者

心具堅固勝解信為要

菩薩學處唯一利他法

恆常觀修慈悲實為要

此種無邊顧言而無盡

總意心要暫時持如此

此為阿里地區具信者

又名滿月屢次祈請故

不便拒絕善心的請託

又名持明各國流浪者

誠懇心地少微言此爾

依善願你成熟菩提果

沙爾哇 芒嘎浪!

略釋

嗡唆德!

吉祥圓滿,一切善事如意之意。

三世一切如來自身相

怙主唯念平消輪涅過

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菩薩、一切諸法都是從自性裡化現而出,諸佛菩薩示現給眾生的相,就是自己的根本上師,密續上說:「見到上師的相,或憶念上師的功德時,十方諸佛菩薩會給你加持。 」 上師噶陀仁珍千寶因此說:「怙主唯念平消輪涅過。」怙主指的是自己的上師,我們所依靠的皈依處,誠心祈請,就會消除種種惡業,也會消除我們行輪涅道的障凝。

根本上師蓮花大樂洲

觀著頂輪言此教彼人

密續上雲:「上師為加持的根本,所有成就都遵隨著上師。」噶陀仁珍千寶上師於此乃祈請自己的上師貝瑪德千林巴(譯為蓮花大樂洲,或名隆欽敦加納林巴) 並觀想上師在頭頂上(人身體的最高部位,表恭敬。 ),後再慈悲的為眾生開示言教,密續內雲:“將自身上師觀想於掌心或頭頂上的行者,即得諸佛菩薩的加持。

暇滿賢身難得今世得

此身勿盡虛度實為要

人身是非常難得,暇滿的人身更難得,與其他生物相比,修行與仍未修行者相較,就知道人身非常稀少及人身的珍貴價值,此是人身難得的道理,是我們前世善業的結果,今生用盡時,下次便難得暇時。所以人身不可用在無意義的事業,我們要愛護善用,不要虛度,這是上師重要的言教。

死諸魔鬼何時來無定

先前準備善業實為要

是人身,就有生老病死,何時死亡是不定的,有些人出生即死,有些人年輕就死亡,有些是年老時死亡,死亡是沒有年齡的區別,也沒有身份、地位和貧富的區別,不論他是地位崇高的國王,是個窮苦的乞丐,面臨死亡的結果是一樣。所以我們要將解脫的條件準備妥當,如何準備呢?我們要行十善、戒十惡!有短暫的時間,就算只有一點點,對於解脫的方法,也要完美的作準備,這是非常重要。

因及果此永不虛偽故

盡心取善舍惡實為要

佛經上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是不虛假。有些善惡之果今生即刻得到,有些是早上種因、晚上得果,有些是來世成熟,這些因緣成熟的原因是身、口、意造業輕重不同分別的果報,因此放棄一切惡因,實行一切善業。我們所講的善惡是有害和無害之意,有利益眾生的就是善,有害眾生的就是惡,善惡分明,立即實行正法,是非常重要。

最終理想殊勝之法教

精進修行佛道實為要

佛經上說:「一切世事如夢幻泡影」,世事這種幻象會引我們到迷惑處、會使我們沉於苦難地,怎麼脫離這個困境呢?釋迦牟尼佛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長期的去了解這兩句話的意義,我們一定會得到解脫。

人類共同的想法,就是追求得到一個快樂,有些人為找尋快樂而得迷惑,有些人找尋快樂而得解脫,差別的原因是在自心入世和出世的不同。自心入世執著世間八風者就被迷惑,出世去諸惡而行善者即得解脫,究竟的佛果由我們自身可修,精進的行菩薩道、發菩提心,是成佛之因,了解這些,然後實踐它,非常重要。

懶散放蕩控制中勿住

盡修十種法行實為要

有懶散者,成就不了世間法,又如何成就佛法呢?懶散者如喝醉酒的人般, 不知道如何行善,萬一知道,在懶散的控制下,也無能實行佛法。如何控制懶散呢?我們要常常靜坐禪定,如此可控懶散。不可置心為懶散和放蕩控制下,以禪定使心自在,如果平常實行十法的話,就沒有被懶散和放蕩侵略的機會。我們必須嘗試十法行,就是佛經繕寫、供養、放贈、聽聞、受持、披讀、開演、諷誦、思惟、修行。此十法行是非常重要。

生起次第滅乃不淨相

心向專於本尊相為要

凡夫所見、所聞、所想都是不淨相,因是非之念,乃於輪迴裡輪換,我們要如何消滅這些不淨念和不淨相呢?密續上說:「要觀修生起次第。」 修行生起次第時,會見聞種種不淨念、不淨相,我們以實修方式,在自己前面放一尊尺寸、顏色標準的佛像,心無二念專注於此,嘗試這樣的修行,就會消滅我們種種的起心,也是佛陀所說簡單的止觀。因此,在自己本尊的身相上,一心專注是非常重要。

盡除障礙消災殊勝法

念誦本尊明咒實為要

凡夫因被無明蒙蔽,造作許許多多的惡業,自己所造惡業一一在自己事業或修行上出現,乃承受許許多多的障礙。我們要如何消除?先修本尊儀軌,後不斷持誦明咒,用息增懷誅密宗的善巧方便法來消除這些業障。因此修行的根本一自己本尊的修持、念誦,十分重要。

一切諸法精華及心要

上師誓言如命護為要

密續上說:「上師是一切諸佛菩薩的總結體性,是過去佛的化身,未來佛的根源,現在佛的示現。」 因此上師的身是僧眾,具持三種戒律(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 上師的語是佛法,講授顯密諸法,以去眾生的無明,引導入解脫道; 上師的意是佛,普照慈悲的光明,關懷著六道眾生,不獨覺也不遺棄眾生,不斷的行利益眾生的願力。因此,上師瑜伽法是一切法的精要,修此法者不可違犯上師、弟子的三昧耶戒。上師身語意二十七種的戒律和密宗共同的戒律十四根本墮等一切戒律,如身命般的守護,是非常重要。

此亦信心圓滿大覺者

心具堅固勝解信為要

我們要了解圓滿正覺佛陀的身、語、意、功德和事業等一切殊勝的功德,若知佛陀一切的功德,心中自然會生起推不倒的信心,了解三寶功德而起的信心就是勝解心,也是一種智慧。如果不了解上述的功德而求佛,是斷信!因此要先了解佛陀的一切德相及殊勝處,然後堅定的保護這了解的心念或信心,是非常重要。

菩薩學處唯一利他法

恆常觀修慈悲實為要

菩提心是佛教特有的法門、顯教的精要、密乘的基石。大乘佛法以菩提心為基石,而實行利益眾生之事,在此法教裡,沒有一個不是利益眾生的事業。我們恆常發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唯一觀修自、祂交換法,實行菩提心是非常重要。

此種無邊顧言而無盡

總意心要暫時持如此

上師噶陀仁珍千寶說:「實修的方法是沒有限制的。法門是無量無邊的,無法以簡單幾句就將一切說完,但是最重要的部分、最殊勝的精要、實修人的法寶、行者必經之路。

此為阿里地區具信者

又名滿月屢次祈請故

不便拒絕善心之請託

又名持明各國流浪者

誠懇心地少微言此爾

依善願你成熟菩提果

這是阿里地區,具有勝解心的修行者,藏名噴措達哇,漢譯滿月者,為尊重佛教、利益眾生,乃屢次祈請上師噶陀仁珍千寶,上師不便拒絕他善心要求為了利益眾生的事業,乃寫出這篇文章。在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 等國流浪的瑜伽士,世稱噶陀大持明。他為弟子的誠懇心和為利益一切有情離苦得樂而發菩提心,所寫出這篇道歌的功德,皆迴向一切有情,願一切有情具三世諸善,早日離開一切痛苦得成就!

沙爾哇 孟嘎拉

一切吉祥!

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